2014年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4〕8号转发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测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标志着全国检测认证机构改革的大幕正式拉开,时隔一年多,各地检测认证机构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既有湖北省特检院的纵向大整合,也有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质检与计量、省级与市级的综合式整合,大家都在探索适合本地区的改革路径。但改革是对现有利益格局的深层次调整,不可能一帆风顺,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果不加以澄清,势必会影响改革效果,背离了改革初衷。
定调:靠政府还是靠市场
西汉桓宽所著《盐铁论》曾这样评价汉武帝时实行的盐铁专营制度,“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意思是生产用的镰刀连草都割不断。可见,缺乏市场竞争和规则制约的专营行为,只会让少数人获利,而损害多数人的利益。当前,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改革大势所趋,不可避免。但究竟怎么改,干部职工在思想上仍并不统一,很多人还是想继续留在体制内,背靠政府这棵大树,依靠行政手段直接拿业务,继续享受“专营”带来的红利,但温室的花朵终究是长大不的。更严重的是,这个温室都已自身难保。随着检测认证市场准入的放开,中国的检测认证市场早已不全是我们的一亩三分地,国际巨头早已虎视眈眈,磨刀霍霍,一些跨国公司已经开始谋篇布局,暗下杀招。“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行政保护既救不了检测认证机构,更激活不了中国巨大的检测认证市场。所以,改革不要靠政府,还是靠市场的问题?而是只有市场一条路可以走。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摒弃靠“专营”搞发展的思想,彻底斩断公权与私利之间的灰色链条,用市场机制、市场规则和市场手段实现检验检测机构的优胜劣汰,用改革实现中国检测认证市场的大繁荣、大发展。改革不能搞得官商不分,继续戴政府的帽子,收企业的票子。如果这样,现有的检测认证机构体制僵化、机制不活等问题不能得到彻底解决,改革也只会走进死胡同。要通过市场化改革,使检测认证机构建立权责相当的现代企业制度,突破固有利益的藩篱,用好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和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改革的路才能越走越宽,中国的检测认证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一代名臣魏征曾谏言李世民说:“开国之臣,但凡有一技之长,既可用之,可以不考虑其品德,而治世之臣则要品才兼优方可。”毛泽东主席在谈《资治通鉴》也提到“治国首在治吏”。可见选人用人是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当前,检测认证机构正在改革发展的关键当口,选人用人该如何把握才与德的尺度了?《亮剑》中李云龙是个不按常理出牌,敢惹事儿,但也能成事儿的人,上级是既爱又恨,他就是个草莽英雄。而当下中国的检验检测市场,也正处在一个群雄逐鹿、合纵连横的阶段,传统的质检、计量、标准、特检业务边际越来越模糊,地域界限也逐渐被打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单一的、地区性检测认证机构,正在向综合的、全国性检测认证机构衍变。要在这个“乱世”求生存,选好领头人至关重要。想四平八稳,做太平官的人在乱世之中是成不了事的,只有敢干事,不墨守成规,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才能出奇制胜,占得先机。但人无完人,草莽英雄缺点也很明显,本位主义,不重小节,所以得搭配像《亮剑》剧中“赵刚”一样的政委,否则,就会匪气重而正气弱,越底线,踩红线,反而使单位和个人遭受巨大损失。但群雄逐鹿终究只会留下少数人享受最后的盛宴,曾经的几万家互联网企业,如今也只有BTA(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不过10余家。可以设想,中国今后真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检测认证机构也不会超过5家。到此时,检验检测机构的领头人就需要有企业家精神,他不仅要战术修为,更要有战略眼光,不仅有小计谋,更要有大智慧。此时我们需要的是体系作战,而非个人的英雄主义。所以,选人用人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要在改革的不同阶段选拔、使用不同个性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真正把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极致,推动检验检测机构的不断向前发展。
进行注册审核员考试咨询

微信号:ccaa315
功能介绍:注册审核员 考试通知、培训信息;
认证机构挂靠、人员注册、复习题、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