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单项第一、4个单项第二、4个单项第三、平均94.4分,常熟检验检疫局今年的进出口重点商品质量分析工作再次在江苏检验检疫局19个分支检验检疫局中名列前茅,并荣获先进集体称号。这也是自2008年江苏检验检疫局开展质量分析评估以来,该局连续四年保持全省系统均分第一。
“四连冠”背后的故事
“质量分析是检验检疫部门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要将它作为贯彻以质取胜战略、展示综合能力、提升自身素质、扩大对外影响、促进地方发展的有效载体来认真对待,扎实推进”。常熟检验检疫局局长朱志强对每一位检验检疫人员反复强调。
因此,该局要求每一位检验检疫人员注重“五个点”,以此提升对质量分析工作的认识,即挖掘自身工作的亮点、发现质量管理的薄弱点、找出企业产品质量及管理水平的提升点、确立服务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切入点、为上级及地方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支撑点。这也为该局扎实开展好质量分析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好的策划、发动对推动工作开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该局注重从三方面着手做好组织发动工作。一是开好三个“会”,即:前期动员会,利用年初全局检验监管会议,第一时间策划、动员;中期推进会,邀请以往质量分析成绩优秀的代表介绍经验,各撰写人汇报进展,交流改进建议;后期评估会,组织专业骨干对已完成的质量分析进行评议、审定、完善。二是落实三个“定”,即:定目标,要求以单项保全局,确保全省领先;定人员,慎重确定质量分析撰写人,抽调相关专业骨干成立评估小组,群策群力共同完成撰写任务;定责任,明确撰写人具体负责,并制定出台相应奖励措施。三是体现三个“合”,即:涉及的部门及人员尽心配合、部门牵头撰写人员潜心整合、全局扎口部门精心综合,通过合心、合力、合作,提升质量分析整体水平。
一篇内涵深厚的质量分析报告需要大量的原始资料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来支撑。该局十分注重两方面的基础积累工作。一方面是素材积累,该局要求检验检疫人员做好基础数据收集,特别是对重要的典型质量数据的收集,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提炼;做好实践经验收集,重点是对检验监管信息、工作实践的思考等素材积累;做好背景资料收集,侧重于国外技术法规、贸易性措施对我影响、国外相关产品通报、退运召回、外贸发展形势、地区产业特点、相关技术资料等。另一方面是人才积累,注重培养每位检验监管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保持“严谨、细致、务实”的工作作风。同时注重学科带头人和专业骨干的培养、管理和使用,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提升全员整体专业水平。
为提高撰写质量,该局强调要体现八个“性”,即:格式规范性,撰写格式、项目要素、层次表述等符合要求;内容广泛性,从对产品的关注逐步延伸到对行业和产业的关注,从对本地区质量情况的关注逐步延伸到对全省乃至全国范围的关注;用语严谨性,表述妥帖,行文流畅,选择术语专业、严谨,同时又简洁明了;数据准确性,引用数据完整准确,不以偏概全,通过全面的原始数据分析,反映产品质量真实状况;案例典型性,注重典型案例的代表性和借鉴价值,突出典型案例对提高检验监管有效性所具有的指导意义;分析透彻性,对质量问题深入全面分析,写深写透,最终使分析材料能为产品质量提升、产业健康发展把脉问诊;建议前瞻性,要求质量分析人员站位要高,思路要清,提出的具体建议、创新措施等既要有前瞻性又切实可行;报送时效性,及时按要求上报,不因报送延误等细小环节而失分。
一份高质量的质量分析倾注了一线检验监管人员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撰写完成后不能束之高阁。常熟检验检疫局在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宏观质量分析效用,提升质量安全工作在政府、企业、公众、媒体的影响力,具体做好了“四个转化”。一是转化为政务信息,将相关分析材料整理、提炼后形成调查报告、信息报地方领导、相关部门。二是转化为新闻稿件,质量分析有背景、有数据、有问题、有建议,经修改就可形成一篇新闻稿件或理论文章。目前,该局已将木制品、服装等多个题材的分析材料转化为新闻报道并被录用。三是转化为培训教材,该局各业务主管科室分别召开相关企业、行业质量分析专题会,将质量分析作为培训教材,因势利导,促进行业发展。四是转化为监管措施,该局检验监管人员通过宏观质量分析,查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不断总结、思考,创新监管措施,提高工作质量。
进行注册审核员考试咨询

微信号:ccaa315
功能介绍:注册审核员 考试通知、培训信息;
认证机构挂靠、人员注册、复习题、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