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审核员进阶>审核经验>
审核经验
从管理学发展历史的角度看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
2015-01-05      官方公众号
【字体: 】              

        在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两个著名的管理方法,即目标管理法和方针管理法,这两种管理方法的基本思想被融入质量管理体系之中,成为ISO 90012008标准中的核心内容,是现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认证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质量目标的发展历史及基本内涵

 

19世纪中后期,以泰勒(Frederick W.Taylor)、法约尔(Henri Fayol)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主要研究工人操作、劳动生产率及高层管理,以检验为基础,侧重于组织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在管理学发展的这个阶段,是管理者监控员工的管理模式,因此偏重于生产环节,依托于经验论,存在员工主动性不强、工作效率低下的现象。于是管理界开始关注人的因素,希望发挥员工作用,主动参与到日常管理之中。

 

20世纪初期,由德鲁克(Peter F.Drucker)率先提出了目标管理法(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MBO)。该方法强调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要求管理人员和员工在协商的基础上共同确定绩效目标,并根据目标完成情况实施奖励或处罚,促使员工由被动管理转为主动管理。员工的自我控制意味着更强的激励,这样可使工作做得最好而不是敷衍了事。

 

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恰恰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因此,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由此可见,目标就是企业的管理任务或事项,即预期达到的结果。此管理思想已被融入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

 

目标管理将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相结合,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人们能够对自己负责。因此,目标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是一种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方法,引入了行为科学的理论。如在ISO 90012008标准中吸纳了领导作用、全员参与的管理思想,强调人机关系和人在管理中的作用。

 

从目标产生过程看,目标管理属于结果导向型管理模式,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注重管理行为的结果,而不关注对管理行为的监控。但是,在ISO 90012008标准中,不仅强调对质量目标的考核,还强调结果和过程并重,在管理思想上有了新的飞跃。目标管理法诞生后,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引发了哥白尼日心说般的突破性效应,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目标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目标依据企业战略框架制定,可细化为行动目标和行动计划;其二,长期目标宜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短期目标宜保持一定的针对性;其三,企业目标可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次要目标;其四,目标的确定要考虑权变性,即充分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其五,目标应符合SMARTSpecificMeasurableAttainableRelevantTime-bound)原则,即针对性、可测量、可实现、相关性、时限性;其六,目标的数量不宜超过20个,一般为15个较好,下一层目标比上一层目标应加严10%15%。因此,各层次的质量目标要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

 

到目前为止,目标管理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以绩效评估为中心,第二阶段是将组织、部门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第三阶段是以战略规划为中心,不能仅看短期管理任务。事实上,德鲁克早在1950年就提出:单纯强调利润会使经理人迷失方向,以至于危及企业的生存,因此企业目标惟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顾客。创造顾客的内涵就不是仅仅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是追求长期稳定的利润(也称之为适当利润或满意利润)。

 

随着目标管理法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目标管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没有在不同部门、员工之间设立统一目标,难以横向比较,有局部最佳倾向。因此衍生了方针管理法

 

质量方针的发展历史及基本内涵

 

方针管理法于1960年产生于日本,是针对企业整体管理的方法,包括高层管理目标(战略管理因素)和日常管理目标(经营管理因素)。在战略规划层面,体现为关键性、长期性,属于突破性目标,25年极少变动,着眼于企业绩效的重大改进和提高,着眼于企业部门、业务、流程的重大变化。而在日常管理层面,体现为短期性和渐进性,将导致企业花费大部分时间、精力。

 

上述基本思想被融入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之中,ISO 9001标准中3.2.4条款质量方针的定义有3层含义:其一,方针是一个组织的整体意图和方向;其二,与质量有关;其三,被最高管理者表达。

 

方针管理的核心是方针的确定,体现了企业战略目标。方针展开是指确定目标值及其对应的措施。该措施用于实现目标,在不同的管理体系标准中用不同的词汇来表示,如管理方案、行动计划等。方针、目标内涵的相关性也被融入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之中,如在ISO 9001标准中3.2.4条款注1强调:质量方针与组织的总方针一致,为质量目标的设立提供框架。另外,ISO 9001标准中3.2.5条款注1强调:质量目标通常是基于组织的质量方针。

 

方针管理法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个相对统一的框架,也称为方针循环。方针构成框架与PDCA在结构及内容上十分相似,可以说是PDCA的具体应用。方针构成框架是由4个步骤组成,即排列、整合、回应、聚集。排列相当于策划,主要是确定管理目标的主次地位,以便合理分配、使用有限的资源;整合相当于实施,侧重于行动计划的制定和具体实施;回应相当于检查,用于发现偏差并进行及时的措施调整;聚集相当于处置,主要是确定下一步战略目标,即那些重要的少数目标。通常来讲,上述方针循环时间较长,一般为1年以上。

 

由此可见,企业的方针管理基本内涵包括3项管理内容,即方针(长期战略目标)的确定、短期行动目标的细化、为实现行动目标而制定的针对性措施(或管理方案、行动计划)。其中,方针是企业导向型要求,是各类重点目标的归总和概括;目标是激励型、尽可能量化的管理事项;措施则是对应于目标的具体对策;最终,使得方针、目标和措施形成了有机的整体。

 

综上所述,目标管理法和方针管理法奠定了现代管理学的基础,是认证管理科学中的最核心概念,因为任何一个组织的管理体系就是建立方针和目标,并投入资源、活动从而实现目标的过程,任何管理活动都是围绕方针和目标而开展的。现代质量管理实践已证明,目标和方针管理过程中强调系统管理、重点管理,注重措施管理、自我管理。

手机扫一扫
进行注册审核员考试咨询

微信号:ccaa315
功能介绍:注册审核员 考试通知、培训信息;
认证机构挂靠、人员注册、复习题、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