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公告>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2010年度厦门检验检疫局查处的十大维权案件
2011-03-23      官方公众号
【字体: 】              

       3月14日,厦门检验检疫局举办全国检验检疫今年首场网络直播新闻发布会,以“严格把关、保障民生、科学消费”为主题的2010年度厦门检验检疫局十大维权案件向社会公布。

 

       带毒象鼻蚌“命丧”国门

       案例回放

       2010年3月23日上午,5箱、250只来自新西兰带毒象鼻蚌在指定场所进行销毁处理。这批象鼻蚌体长14cm、重100公斤,系海捕野生品。空运入境当天厦门局即完成抽取样品工作,并按有关规定将该批象鼻蚌移至指定场所暂养。抽样检测结果表明,这批象鼻蚌含有腹泻性贝类毒素。食品安全事关百姓健康,厦门局高度重视,不仅对问题象鼻蚌全部做销毁处理,而且对指定隔离场所做防疫消毒处理。该局表示,将进一步强化来自国外鲜活贝类检验检疫监管,严防扩大“餐桌污染”。

       专家解读

     象鼻蚌为一种体积硕大的食用贝类,口感爽脆、味道鲜美。然而,含有腹泻性贝类毒素的象鼻蚌如果不慎被人食用,将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该毒素潜伏期从30分钟至2~3小时不等,中毒后症状持续2~3天,通常以胃肠道紊乱为主,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伴有寒颤、头痛、发热。目前对中毒病人尚无特效解毒药物。

 

       带菌葡萄酒“饮”恨而终

       案例回放

       2010年8月,一批24吨西班牙进口的散装白葡萄酒,经送样检测显示菌落总数超过标准10倍。厦门局依法对这批劣质葡萄酒进行了无害化销毁,并出具卫生证书,供进口商向国外供货商索赔。据了解,该批货物为浙江省一家企业进口,货值约1.1万美元;国外供应商获悉产品不合格后,自行组织抽样送检,检验结果与厦门局完全一致:菌落总数超过标准10倍。

       专家解读

     该批葡萄酒菌落总数超标10倍,说明了该批葡萄酒的卫生状况不好,食品卫生质量差。如被投放市场,将直接导致消费者健康受损。2010年厦门检验检疫局从进口葡萄酒中累计检出36批不合格,不合格率较上年下降4.1%,但涉及安全卫生项目不合格率上升0.46%,涉及标签不符、柠檬酸、苯甲酸、细菌总数超标以及超范围使用色素等多种问题。近两年,厦门口岸进口散装葡萄酒连续2次被检出不合格,这也说明进口散装葡萄酒品质存在不稳定情况,而目前国内消费者都比较青睐进口葡萄酒,所以口岸质量把关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超标仁桃酥多铝不“仁”

       案例回放

       2010年10月21日,厦门口岸进口一批台湾仁桃酥,共计100箱、750千克。厦门局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该批货物进行抽样检测,经检测产品中污染物——铝的含量高达262mg/kg,远远超出我国有关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要求(100mg/kg)的国家标准,检验检疫部门立即对该批货物进行封存,并对不合格的食品依法做出退运处理。

       专家解读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铝化合物的添加剂、包装材料及铝食品加工工具、设备均会增加食品中铝的含量,尤其是在加工食品中超范围、超量使用膨松剂硫酸铝钾(钾明矾)和硫酸铝铵(铵明矾),会大大增加食品中铝的含量。据了解,铝并非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相反还是有害健康的食品污染物。如长期食用铝含量过高的食品,会引起神经系统病变,表现为记忆减退,视觉与运动协调失灵,严重者可能痴呆。另外,摄入过量的铝,还会抑制骨生成,发生骨软化症等。目前食品中铝含量高的问题已经引起全球关注。

 

       “三无”尿布毁不容情

       案例回放

    2010年12月3日,厦门检验检疫局在对一批396袋、4100千克的韩国进口纸尿布进行检验时,发现该批纸尿布无产品标识、无密封内包装、无生产日期,属典型的“三无”产品,不符合我国卫生标准要求,该局及时对该不合格货物进行查封,出具检验检疫处理通知书。12月15日,这批纸尿布被监督销毁。纸尿裤、纸尿布涉及安全卫生,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婴幼儿健康,检验检疫机构提醒消费者,在购买进口纸尿裤、纸尿布时应注意察看其外观和包装,避免购买外观差、包装破损的三无产品。

       专家解读

       在加工过程中,纸尿布要经过红外线消毒,有严格的卫生指标要求。残次品、劣质品未经卫生灭菌工序和检查。简易包装袋里的散装纸尿裤(片)产品,极易在运输、包装和销售过程中被各种细菌污染。使用不合格的纸尿布,会诱发多种疾病。特别是婴儿的皮肤比较稚嫩,毛细血管表浅,免疫力低下,而不合格纸尿布的细菌数量较高,使用这种产品后会导致合并感染、红臀等疾病。

 

       劣质餐盒装醋掉“渣”

       案例回放

       2010年7月5日,厦门检验检疫局派员到厦门海天码头对来自台湾地区的聚丙烯制塑料餐盒进行检验,并从该批货物中随机抽取1个品种,共40件进行检测。经检测,脱色试验(冷餐油擦拭)、蒸发残渣(正已烷)两项检测结果不符合要求。在检验检疫人员监督下,该批货物最后被依法进行销毁处理。

       专家解读

    脱色试验不合格的餐盒在使用过程中,会导致有机颜料部分溶解于各种浸泡液和冷餐油中。而这些有机颜料一般都是工业颜料,含有重金属、苯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人体摄入后会影响健康。蒸发残渣是反映餐盒在使用过程中遇醋、酒、油等液体时析出残渣的可能性。蒸发残渣超标,说明此类产品在使用时,遇酒、醋、油等液体时会析出大量的残渣,人体过多吸收蒸发残渣有害人体健康。残渣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尤其会对处于成长期的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体和智力发育产生阻碍减缓甚至不可逆转的毒副作用。此外残渣还会直接影响食品的色、香、味等食用质量。厦门检验检疫局强化进口与食品接触产品的检验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增强进口商的食品安全意识和主体责任意识,有效保障了广大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涂料过“重”有隐忧

       案例回放

       2010年4月和6月,厦门局检验检疫人员分别对两批自新加坡进口、型号为8233,拟用于食品炊具的聚四氟乙烯涂料,进行抽样检测。其中,申报重量75公斤、货值1260美元的涂料可溶性铬检测结果达172mg/kg,超出国家标准(GB/T23994-2009)限量要求(≤60mg/kg)的2.87倍;另一批申报重量达150公斤的涂料可溶性铬检测结果为176mg/kg,超出国家标准限量值的2.9倍。厦门局及时出具检验证书和退货处理通知书,责令进口企业及时通报国外供应商,并做退运处理。

       专家解读

       聚四氟乙烯涂料俗称“特氟龙”,具有耐高温、耐低温、自润滑性、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广泛用于不粘炊具,并且与食品密切接触。若有害物质特别是可溶性重金属超标,就有可能给消费者健康带来致命影响。铬是人和动物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躯体缺铬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症。但如含铬过多,对人和动植物都是有害的。三价铬、六价铬被怀疑有致癌作用,六价铬易被人体吸收且可在体内蓄积。近年来,国内外对与人体密切接触的涂料如室内装饰装修涂料、与食品密切接触涂料的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纷纷修订和制定严格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环境安全。厦门检验检疫局提醒,进口食品炊具用聚四氟乙烯涂料作为一种特殊的与食品密切接触涂料,必须符合我国相关标准要求。

 

       掺“水”煤止步国门

       案例回放

       2010年11月5日,一批自印度尼西亚进口的动力煤运抵码头后,厦门局检验检疫人员发现该批煤炭分层,有明显混装迹象,煤矿水分含量高,粘度大,卸煤皮带不断出现堵塞,因此判断该船煤炭品质可能存在严重问题。随即启动应急预案:暂停卸货,随机取样,进行快速检测。该批货物的贸易合同约定“到岸货物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低于5300千卡每千克可拒收。”经检测,该批煤炭的全水分竟然达到了29.65%,而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仅为4043千卡每千克!在铁的事实面前,发货方不得不同意以到货地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品质证书作为最终货款的结算依据。据此证书,企业成功拒收不合格进口煤炭27087吨,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40万美元。

       专家解读

    有些进口煤炭由来自不同矿山的煤炭组成,装船时易形成分层。这些煤炭的品质波动较大,如含水率不均匀或者过高会影响煤炭发热量,而在运输、装卸和存放过程中水分会不断蒸发,进而导致品质指标发生变化。如果装运港的取样方法不科学,进行品质检验的样品代表性不足,就可能损害收货人的利益。厦门检验检疫局提醒:签订煤炭合同时最好以到货港的检验结果为结算依据,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内企业的利益。

 

       注射器“伪装”闯关被叫停

       案例回放

       2010年4月,厦门A公司申报自以色列进口一批500个“指环注射器”。货主提供了一份《医疗器械注册证》,注册证上的商品名称为指环注射器。检验检疫人员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对《医疗器械注册证》进行网上核查,结果发现,该注册证号对应的实际产品名称是伤口引流装置,货主提供的证书是伪造的,检验检疫部门依法对其实施行政处罚,并责令货物退运出境。

       专家解读

     根据《医疗器械管理条例》的规定,首次进口的医疗器械,进口单位应当提供该医疗器械的说明书、质量标准、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注册,领取进口注册证书后,方可办理相关进口手续。厦门局提醒进口企业,应严格遵守我国法律法规,选购进口医疗器械时应详细了解产品获证情况,不签未“置”证进口合同,严防不合格医疗器械混入中国市场。

 

       “狸猫换太子” 木浆成垃圾

       案例回放

       2010年8月30日厦门检验检疫局受理一批申报品名为绒毛木浆的货物报检,货值14229美元。检验检疫人员现场查验发现,该批货物实际为废旧空芯电缆线、废橡胶、废旧塑料、废纸、废旧笔等共十四种废物。经调查,厦门涉案企业之前一直做内贸,因各种原因于2010年开始从事进出口贸易,从互联网上寻找到国外供货商美国CERTIFIBRE LLC,并于2010年5月5日与该供货商签订进口绒毛木浆的样货合同。然而,开柜后却发现收到的样货为废橡胶等废物,遂与对方联系要求索赔。

       专家解读

   涉案企业初次从事国际贸易,从互联网上找到供应商。但对方显然是个骗子,先骗取了首期款,并要求厦门公司全部支付完货款方可提交提单。而厦门公司缺少外贸经验,为早日收到提单和货物,支付了余款。这样,在厦门公司看到货之前,骗子就把货款全部拿到了。又由于货物总值不高,一共才一万余美元,厦门公司如果想到美国打官司,其成本高于被骗货款。最终,厦门公司在索赔无果的情况下放弃索赔。

   厦门检验检疫局提醒,互联网是个双刃剑,给人们带来快捷的信息,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确定的风险,初次从事国际贸易的公司尤其要注意其中风险。

 

       高精设备岂能不“当心”

       案例回放

       2010年5月,厦门检验检疫局在对从韩国进口的另一套微钻头生产设备检验时,发现其中的一台旧自动焊接机的工作部位无安全防护装置,焊接时产生的高亮度对操作者及相关人员的眼睛构成灼伤危险。为此,厦门检验检疫人员按照我国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监督生产企业整改到位后,才准许设备投入使用,以免重大事故发生。

       专家解读

       许多机械设备在生产运行中,其可动零部件,高速旋转与易飞出物,过冷与过热部位等容易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对此均有明确的规定,上述部位需安装安全防护装置或对人员进行防护,以确保使用安全。厦门检验检疫局提醒进口商,选购进口设备时应认真了解设备的质量安全性能是否符合我国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确保生产安全。

手机扫一扫
进行注册审核员考试咨询

微信号:ccaa315
功能介绍:注册审核员 考试通知、培训信息;
认证机构挂靠、人员注册、复习题、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