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赛宝认证中心碳普惠项目落地试点广受关注
2015-08-19 官方公众号
公民节约用水电气、减少垃圾投放量、乘坐公共交通出行、选用节能产品……这些低碳生活行为及低碳消费将被折算成一定数量的碳币,用来兑换物质奖励,这正逐步在中国南部的广东省成为现实。
刘嘉是居住在广州的一名环保主义者,去年被邀请参加一款名为“碳普惠”的手机APP的内测。他每天上班乘坐地铁,并坚持步行30分钟从地铁站到达公司。作为对其低碳行为的回报,他在这款手机APP中获得了20个碳币的奖励,在特定的快餐店中,他每次消费可以使用2个碳币,相当于2元人民币的折扣。“现在我的环保生活方式不仅能带来自我精神层面的满足,也能获得外部的物质奖励。”刘嘉说道。
广东省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同时也是碳排放量最大的省份之一。广东于2013年12月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至今已成为仅次于欧盟、韩国的全球第三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批纳入碳排放管理和交易范围的控排企业200余家,占该省碳排放量的60%左右。
现在,该省在减少个人碳排放的探索上又向前走了一步。由广东省发改委制定的《广东省碳普惠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于7月17日正式印发,这是中国首个全省性促进小微企业、家庭和个人碳减排的创新性碳普惠制度。
按照该方案的计划,社区居民的水、电、煤气的用量将与社区业主的户均用量进行比较,节约量将被转换成减排量。市民的垃圾分类行为、公交出行行为等都将被记录,并折算成相应的减排量,最终可以赚取碳币。目前,几个试点地市的实施细则仍在制定之中。
参与该项政策制定的工信部电子五所赛宝认证中心气候能源部主任聂兵说,对于个人高碳行为,没有行之有效的制约机制,但是可以对低碳行为进行奖励,鼓励更多的人加入进来。由于这一政策刚刚起步,目前碳币的激励方式仍局限在少数商家的优惠上。聂兵希望,政府未来能够在一些针对个人的公共政策上,对低碳行为者有一定的倾斜,比如在汽车限购城市对他们的申请优先考虑。
在聂兵看来,倡导个人及小微企业低碳行为只是第一步。当参与的群体规模足够大时,消费端对于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需求被激发后,能够倒逼生产端实现低碳制造,不断研发产出更低碳、更环保的产品。
“这是一种双赢。公民可以从低碳行为中获得激励,企业也可以在与消费者互动中实现升级,形成低碳生活、低碳消费的低碳经济社会,这是碳币的真正价值所在。”聂兵说。
作为国内首个全省性促进小微企业、家庭和个人碳减排的创新性制度,由赛宝认证中心深度参与的广东省碳普惠制日前落地试点,并受到媒体广泛关注。
以奖励取代处罚推动公民低碳是碳普惠制的最大亮点。通过统一的电子平台,碳普惠后台能够按照一定标准记录并核算注册用户的减碳量,然后将减碳量换算成相应的碳币发放给用户,用户可将碳币兑换为商业优惠或政策优惠。
除了换取奖励,碳普惠制还具备低普及低碳知识,开展低碳活动等公益内容。未来,碳普惠制用户的减碳量数据还有望接入广东省碳交易系统,为用户带来更多权益。
7月底,广东省发布了《广东省碳普惠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与《广东省碳普惠制试点建设指南》,碳普惠制正式由制度设计走向落地试点。对此,新华社、《南方日报》等媒体先后进行了采访报道。其中,新华社以中英双语撰文进行报道;《南方日报》则在大篇幅报道之余专门配发了评论员文章。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易、凤凰等国内主流新闻网站都对碳普惠相关报道进行了转载。
手机扫一扫
进行注册审核员考试咨询
进行注册审核员考试咨询

微信号:ccaa315
功能介绍:注册审核员 考试通知、培训信息;
认证机构挂靠、人员注册、复习题、模拟试题。
- 上一篇:国内首部《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发布
- 下一篇:“检验+”开始走入普通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