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中国认证认可国际合作再上新高
2015-06-09 官方公众号
6月9日,“世界认可日”当天,在“认证认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启动仪式上,国家认监委与比利时食品安全链局、全球良好农业规范组织分别签订了合作协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丹麦认可机构、蒙古标准化与计量局分别签署了认可双边合作协议。
我国与全球良好农业规范组织续签互认协议
互认成果惠及我国三分之一农产品出口企业
在今年的世界认可日活动暨共同推动认证认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启动仪式上,国家认监委与全球良好农业规范组织(GLOBALG.A.P.)续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GLOBALG.A.P.关于良好农业规范认证体系基准比较的谅解备忘录》,我国继续保持了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的国际互认资格。该互认成果惠及我国三分之一的农产品出口企业。
GLOBALG.A.P.标准是由欧洲零售商协会提出的一套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标准体系。目前,全球有112个国家的近14万个企业/农场获得GLOBALG.A.P.认证。
GLOBALG.A.P.获得全球食品安全倡议组织(GFSI)的认可,并与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的GAP认证体系(如智利GAP、新西兰GAP等)签订了互认协定。
我国自2004年起与欧洲良好农业规范组织(EUREPGAP)开展全面合作,并于2005年签署了《技术合作备忘录》。2009年实现了中国良好农业规范与GLOBALG.A.P.的互认,这是我国首个获得国际互认的食品农产品认证项目。
此次互认协议续签,使我国众多出口企业获益。据统计,我国有超过1/3的出口农产品企业通过了中国良好农业规范或GLOBALG.A.P.认证。通过互认,企业可用50%甚至更低的成本同时获得GLOBALG.A.P.证书,通过GAP认证产品价格较常规产品通常也高出20%-30%。
国家认监委打造“互联网+进口食品注册监管”新模式
6月9日,国家认监委与比利时联邦食品链安全局(FASFC)就比利时输华猪肉生产企业注册认证事宜签署谅解备忘录。这是我国与境外官方主管机构在食品生产企业注册管理方面签署的首个谅解备忘录(MOU),也是国家认监委通过国际合作打造“互联网+进口食品注册监管”新模式的重要成果。
按照备忘录约定,中比双方将依托信息化系统建立一种全新的对比利时输华猪肉生产企业注册认证监管合作机制。比利时FASFC近2年与国家认监委开展了大量技术交流活动,并按照我方建议建设了信息化系统。通过该系统,比利时可以实时提供动态的输华猪肉注册企业相关生产数据、审核认证结果及产品卫生评估数据。只要登陆信息系统,国家认监委就可以对比方输华猪肉注册企业数据实时查阅,对已注册的比利时猪肉企业进行监管。
在这种全新的合作机制和远程数据交互系统基础上,国家认监委作为我国进出口食品注册主管机构,实现了依靠数据和科学来执行基于风险的“源头管理”,有效克服了对境外企业实施监管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使批准注册的准入环节更准确更可靠,使得使注册事中事后监管的更有效更加高效。
在“互联网+”思潮下,国家认监委推动中比双方创新性建立的注册认证信息化合作模式,填平跨国注册监管双方交流不畅、传递不及时的信息沟壑,为跨国监管合作探索一条有效途径,无疑将成为中外注册认证合作机制的里程碑。
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检测、检验、认证结果互认与采信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国家和地区,丹麦、蒙古和海湾地区是我国产品和工程技术服务出口的重要对象和资源进口的重要来源。协议包括加强双方在检测、检验、认证等领域的认可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双方经过认可的检测、检验、认证结果直接互认与采信,并形成制度安排和长效机制等内容。协议签署将推动我国与相关国家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相互协调,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产品、服务、技术等要素顺畅流动,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这只是中国认证认可加快国际合作的一个缩影。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认证认可正在不断加快“走出去”步伐。国家认监委确立了提升我国认证认可国际竞争力的新目标和新举措,明确深化国际合作战略研究,以变被动合作为主动合作、变就事论事为计划管理为主要目的,规划开展认证认可国际合作战略研究项目。同时谋划以信息化手段对国际合作信息资源实现系统化和条理化。
2015年3月,中国政府授权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了中国和沿线各国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明确将认证认可作为合作重点,彰显了认证认可的核心价值,体现了互利共赢的共同需要,为深化沿线国家认证认可合作提供了路径指引。
通过认证认可的国际合作互认,可有效解决我出口产品面临的重复检测、重复认证等问题,降低了贸易成本和风险,为我国统筹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架起了互信互通的桥梁。目前我国已加入了认证认可领域所有的20个国际或区域合作组织,全方位参加了9个国际检测认证多边互认体系,以及签署4个国际和区域认可多边互认协议。截止2014年12月,已与28个国家和地区的45个政府部门签署了93份合作协议文件,与欧、美、日、俄、韩、东盟等主要贸易伙伴建立固定的合作关系或定期会议机制。我国颁发的认证认可证书、检测报告,成为多个国家市场准入的凭证。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工产品安全认证体系(IECEE/CB体系)每年颁发CB证书7万多张,其中我国颁发近3万张,惠及出口企业两万多家。以玩具为例,玩具是我国的重要出口商品,为促进玩具出口,国家认监委通过在认证认可领域加强与美、欧和国际玩具行业协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的合作,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玩具行业的发展和企业规模、制造创新能力、质量水平的全面提升。我国玩具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60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160多亿美元,现已突破200亿美元。
新常态下,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引擎。认证认可毫无疑问成为这一引擎的巨大动力。以中国铁路为例,新建蒙巴萨至内罗毕铁路位于肯尼亚境内,承担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刚果(金)和南苏丹等6国的货物运输任务。将促进东非现代化铁路网的形成和东非地区经济发展,为东非一体化提供基础设施保障。作为一条采用中国标准、中国资金、中国技术、中国管理、中国机电设备建造的国际干线铁路,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主动引入中铁检验认证中心开发的CRCC认证,把中国标准同地方法律法规、地方需求等属地化要求相结合,使中国标准在非洲落地生根,为中国铁路标准在东非乃至整个非洲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手机扫一扫
进行注册审核员考试咨询
进行注册审核员考试咨询

微信号:ccaa315
功能介绍:注册审核员 考试通知、培训信息;
认证机构挂靠、人员注册、复习题、模拟试题。
- 上一篇:深化认证认可合作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 下一篇:2015世界认可日分论坛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