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公告>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特别话题——聚焦“双打”专项行动
2011-07-08      官方公众号
【字体: 】              

    6月28日至29日,全国质检系统“双打”专项行动暨2011年执法打假工作会议在苏州召开。会议总结了“双打”专项行动和2010年以来的执法打假工作,安排部署了下阶段“双打”和执法打假工作。

 

    自去年10月国务院部署开展“双打”专项行动以来,质检系统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不辱使命,在国家质检总局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密切同其他部门协作,突出重点产品、重点地区,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狠抓大宗出口商品,加严了口岸监管;在严厉打击的同时,注重长效机制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打出了气势、打出了声威,出色地完成了国务院交给的任务。

 

    本版推出《特别话题——聚焦“双打”专项行动》,以数据、案例等不同角度,盘点各地检验检疫部门开展“双打”专项行动采取的举措、查办的案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展示国门卫士“双打”行动的风采、精神和气魄。

 

打出漂亮组合拳

       厦门检验检疫局端掉4大造假窝点

 

 

       自“双打”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厦门检验检疫局在查处伪造检验检疫证书违法犯罪行为上出手狠、突破大;推进输非产品检验检疫专项治理速度快、见效多;大宗出口商品的检验检疫和口岸抽查力度足、成果大;严查侵犯知识产权的出口商品不留情、显声威。

 

       严打违法行为:制假窝点“栽了”

 

       2010年10月以来,厦门局认真分析厦门口岸制售假检验检疫证书的形势,在周密部署,掌握制售假证初步证据的基础上,联合公安部门先后出动300余人次,成功打掉4个大规模制售假检验检疫印章、证书的团伙,现场查获伪造各地检验检疫假签证章12枚、假检验检疫空白证书300多份、各地出口企业假印章40多枚、发现各种假检验检疫证书信息2000多份。

 

       活动期间,厦门局还认真开展输非产品检验检疫专项治理。先后对因涉嫌使用伪造装运前检验证书被埃及贸工部通报的厦门检区22家企业共40份证书进行了核查。对3家通过不法中介购买伪造装运前检验证书的出口企业立案处罚,对无辜企业已通过总局向埃及方面提出申诉。

 

       开展专项治理:产品质量“高了”

 

       加大对大宗出口商品的检验检疫和口岸抽查力度。先后组织1300余人次,对近600多家涉及出口资格或重点产品的企业进行了执法检查。先后有6家出口玩具获证生产企业被停止出口商品注册登记(质量许可)资格,有31家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被停止出口食品备案资格。同时,对8806批次,货值3.06亿美元的服装,小型家用及类似用途电器、玩具、鞋靴、家具等大宗出口商品加强了检验检疫和口岸查验,发现出口服装不合格64批,货值194万美元;玩具不合格12批,货值7.62万美元;鞋靴不合格18批,货值67.79万美元。

 

       开展轮胎、香烟和酒类专项治理行动。2011年4月1日至6月20日,进口轮胎23批、货值105.12万美元,进口香烟8批,货值10.3万美元,进口酒类393批,货值1342.68万美元;出口轮胎2344批、货值7416.43万美元,出口香烟4批、货值23.52万美元,出口酒类1批、货值0.54万美元;其中发现不合格进口酒10批,货值7.11万美元。

 

       建立长效机制:举报渠道“畅了”

 

       厦门局致力于建立出口企业落实产品质量主体责任的监督机制。加强风险分析和管理,对重点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开展质量排查,找出薄弱环节和潜在的风险,帮助企业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提出整改意见。注重抓宏观质量监管,全面落实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制度,进一步强化出口企业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意识。

 

       同时,执法打假与行业自律相结合。首先,加大了行政处罚力度,伪报瞒报等出口商品的逃漏检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其次,与行业协会签订合作备忘录,2010年与厦门工艺品(进出口)协会就“共同做好质量提升、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签订系统内首个检协合作备忘录,为企业提供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风险预警、快速检测、政策法规培训等服务。

 

       厦门局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主动加强与当地公安、检察、法院等司法部门的沟通和联系配合,建立健全检验检疫院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工作机制。

 

       厦门局还充分发挥现有举报投诉机制作用,通过厦门局门户网站和各分支机构窗口的公布举报投诉电话、电子邮箱,提供快速、便捷的举报、投诉、申诉和咨询渠道,及时发现违法犯罪行为线索。同时,加强与地方质监部门间的协作。目前正在与福建、厦门质监部门商讨12365举报处置指挥系统的共建、共用、共享工作,深入推进大质量工作机制和质检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

 

    典型案例>>

 

    案例一:“万能”窝点被端

 

    拥有全国多个检验检疫局的“印章”;各类别产品、各种用途的“检验检疫证书”;以及一大叠外汇核销单……这里堪称一个“万能外贸公司”。

 

    2010年以来,厦门局配合公安部门先后共出动300余人次,成功打掉4个大规模制售假检验检疫印章、证书的团伙。现场查获伪造各地检验检疫假签证章12枚、假检验检疫空白证书300多份、各地出口企业假印章40多枚,发现已制售“熏蒸/消毒证书”、“装运前检验证书”、“植物检疫证书”、“品质证书”、“兽医/卫生证书”、“健康证书”、“产地证”等各种假检验检疫证书信息2000多份,涉及23个检验检疫机构和840多家出口企业。公安机关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14人,已批捕12人,对涉案的相关出口企业,该局已依法实施立案处罚。

 

    案例二:蚕豆罐头变石头

 

    进口10个集装箱蚕豆罐头,开箱后却发现装的全是建筑用的毛石材料。这样的怪事发生在科威特。

 

    去年7月,接到投诉后,厦门局立即展开调查。原来,科威特商人投诉的出口货物,实际确实为石材制品,并于2010年5月11日向厦门海关如实报关出口,报关品名为现代花岗岩石制品,数量为10个20英尺集装箱,报关金额为88040.00美元。提单上品名为石材制品(STONE PRODUCTS)。

 

    该批出口石制品在厦门口岸正常报关出口并取得提单后,科威科商人首先收到1份经变造的提单(提单的发货人被更改为CHAMING FOODS CO.LTD、品名被更改为蚕豆罐头),科威特商人据此先期支付了53418.00美元货款。等货船抵达科威科时,科威科商人才收到真实的提单,待提货后才发现被骗,蚕豆罐头变成了石头。

 

    由于此案涉及出口货物商业诈骗,厦门局及时通报厦门警方。11月16日晚,厦门警方经过几个月的专案攻坚,成功破获该案。犯罪嫌疑人承认自今年1月以来不断在网上发布供货信息,在与外商签订外贸合同达成供销意向后,采用更换货物品名或短装发货的方式,利用变造海运提单的手段,共计骗取科威特外商货款达11万美元。目前,4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

 

    案例三:轻信“黑中介”吃了“哑巴亏”

 

    “去年10月出口埃及的货物,至今滞留码头,不仅货款收不回来,每天还要支付大笔的滞港费……”谈起“伪造装运前检验证书”,做了10多年出口贸易的老陈恨得咬牙切齿。由于受“黑中介”的蒙蔽,老陈出口埃及的货物损失惨重。

 

    原来,由于出货时间很紧,通过正常途径报检获得装运前检验证书来不及,老陈便通过不法中介办理了两份伪造的装运前检验证书。除了经济损失,更令人担忧的是,如今整个埃及市场都可能向他关闭大门——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将被禁止再出口货物到该国。

 

       吉林检验检疫局擦亮“中国制造”

 

       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专项行动中,吉林检验检疫局迅速行动,真抓实干,采取拉网式专项检查、日常抽查和风险监测等举措,形成了“双打”的高压态势和浓厚的舆论氛围。

 

       吉林检验检疫局加强横向联合,与省质监局、商务厅等部门密切合作,在全省范围内集中组织开展打击对非洲出口假冒伪劣和侵犯知识产权商品专项治理。此外,该局还与黑龙江检验检疫局、内蒙古检验检疫局协调配合,共同规范对俄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使“双打”行动更有力,范围更大,效果更突出。

 

       吉林局在与外部凝聚合力的同时,还注重加强自身的风险分析工作,筑成了一道防范侵权制假的防护墙。该局制定了《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风险分析管理办法》,坚持以预防为主、预防与控制相结合原则,从产品质量安全、疫情疫病、工作质量三个方面梳理了可能构成危险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

 

       针对“双打”行动开展以来发现的问题全面总结经验,将风险分析覆盖所有种类、所有产品,通过加强风险分析提高工作质量,切实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严格监管和打击制假售假行为。

 

       根据吉林省进出口商品的特点,该局确定了“双打”专项行动的重点。

 

       一是汽车零配件。该局协调海关和经营性企业等单位,对辖区的出口情况,特别是非法定检验的汽车零部件出口情况进行细致全面的摸底,使该局对辖区内出口汽车零配件的各项情况掌握更为全面、清晰。“双打”期间,该局共查获两批汽车尾灯无3C认证证书,属不合格产品,依法作出不予出口的处理决定。

 

       二是输非商品。“双打”期间,该局共检验检疫出口非洲国家产品432批次,货值2783万美元,检出不合格产品两批,并依法作出了不准出境的处理决定,有效确保了输非商品质量安全。

 

       三是边贸出口商品。该局辖区对朝、对俄边贸出口商品具有品种杂、批次多、货源广等特点。

 

       为此,该局规范对边贸市场采购商品的报检,要求报检单位如实填写符合性声明并提供购货发票,以便于检验检疫人员判断货物是否来自正当渠道,增强检验检疫部门打击假冒伪劣的执法力度。

 

       成绩已然,下一步更需再接再厉。国家质检总局已经就下半年网上成果展等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吉林局将继续发扬“和谐、担当、创新、有为”的核心理念,以坚定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再创“双打”专项行动新业绩。

 

    成果统计>>

 

    ■“双打”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吉林检验检疫局共检查服装2055批、货值7486万美元;小型家用及类似用途电器139批、货值32万美元;鞋靴921批、货值1315万美元;家具1176批、货值3030万美元;汽车整车及配件566批、货值5029.7万美元。

 

    ■对全省23家出口商品质量许可证企业进行全面的档案资质核查。经过认真核查,依法注销了10家企业出口质量许可证资质,有效约束了超范围使用强制性产品认证行为,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管理和检验检疫秩序。

 

    ■制定打击假冒原产地等违法行为加强地理标志保护监管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开展打击假冒和伪造原产地证书、违规标注原产地标记等违法违规行为。

 

    ■对在我国境内更换包装情况较多的食品农产品加大原产地调查力度,严肃处理了从朝鲜进口大酱申请我国原产地证书的违法行为,维护了检验检疫机构所签发原产地证书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吉林检验检疫局要求报检单位如实填写符合性声明并提供购货发票,以便检验检疫人员判断货物是否来自正当渠道。

 

 

辽宁检验检疫工作人员现场查验出口活赤贝

 

       辽宁检验检疫局打响清剿假冒行动

 

       辽宁检验检疫局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专项行动(以下简称“双打”专项行动)中,将“双打”专项行动与质量提升活动、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及当前正在开展的“以质取胜、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注重成效、注重配合、注重宣传。

 

       截至目前,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5831人次,检查轻纺、机电、化矿、动植物产品和获证进出口企业2987家,检查进出口服装、家具、电器、镁砂、水产品、禽肉、粮谷等商品5900批次,其中不合格商品162批次;检查证单33453份;查处各类违法案件55起,圆满完成了“双打”各项工作任务。

 

       “四大战役”,重拳出击。自“双打”专项行动启动以来,辽宁局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和辽宁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成立了由辽宁局局长崔茂森亲自担任组长的“双打”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专门出台了行动实施方案,决定以大宗、敏感及被退运、被通报的进出口工业产品和高风险及被国外通报的进出口食品、农产品为重点,严查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假冒或伪造检验检疫证书行为和企业质量失信行为,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上述内容为主的“四大战役”。

 

       自去年11月11日以来,领导小组先后召开6次专题会议,分析形势,准确定位,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与此同时,高度重视在政府机关全面推广使用正版软件工作,要求辽宁局机关各处室、直属单位及各分支局对使用计算机软件情况全面开展自查。2011年4月,根据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要求,又将轮胎、香烟和酒类列入“双打”重点产品,深入推进“双打”工作。

 

       通过在全省范围内打响“四大”战役,辽宁局共查处使用伪造、变造“国际旅行健康检查证明书”及“疫苗接种或预防措施国际证书”等各类违法案件55起;查获2批夹带禁止进口和限制进口固体废物的生铁和锌矿砂,查获1批不合格进口铜精矿、1批不合格冻带骨羔羊排及部分不合格出口产品,均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了处理;对8家酒类企业的注册商标和添加剂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对36批退运产品进行跟踪调查,严防企业借退运名义调包进口;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在企业诚信系统内录入辖区内企业违规行为261次,有效提高了企业的诚信意识,促进了辽宁地区出口产品质量提升。

 

 

手机扫一扫
进行注册审核员考试咨询

微信号:ccaa315
功能介绍:注册审核员 考试通知、培训信息;
认证机构挂靠、人员注册、复习题、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