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公告>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IATF规则第6版已正式生效
2025-01-07      官方公众号
【字体: 】              
       IATF规则第6版已正式步入实施期。新版规则涉及认证资格领域、审核周期、审核时间、认证流程、人员要求等更新内容。
 
 
 
      IATF规则
 
      第6版变化详解
 
 
 
      1. 认证资格扩展
 
      制造及适用情况下设计和开发汽车产品及车辆的组织有资格认证,汽车产品包括零件和加工材料等。
 
      认证资格扩展到以前被排除的汽车类型,如特定的特种车辆等,明确了各类车辆及相关产品的认证范围。
 
      特别提示:
 
      在IATF 16949的第六版中,新增了关于制造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EV) 和其相关部件的组织充电系统的认证资格。EV系统包括:
 
      ✓ 由OEM采购/供应的充电系统 (例如壁挂式充电箱) 和/或电缆;
 
      ✓ OEM 指定用于其车辆的充电系统和/或电缆 (例如壁挂式充电箱 或公共充电装置);
 
      ✓ 充电系统和/或电缆替换件;
 
      ✓ 公共、市政或个人充电站;
 
 
      2. 审核周期调整
 
      监督审核间隔统一为12个月,认证机构可在2025年下次监督审核时切换,需结合审核人天安排。
      监督审核允许时间从-3/+1个月变更为-3/+3个月,超期未审核将导致证书注销。
 
      重新认证审核没有变化。允许的时间仍然是到期日后-3个月/+0天。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来确保任何不符合项 (NC) 都已关闭,并且报告在证书到期前获得批准。
特别提示:
 
     新规则对审核方案的策划有更加严格的要求:所有监督审核、再认证审核和转移审核的审核日期均需要在Due date前至少90天予以确认。审核开始前30天,客户必须提交13项资料,如未能提交的,认证机构应考虑延迟审核。
 
 
     3. 审核时间相关
 
     明确最少“审核人日”计算,涵盖首末次会议等,不包括休息和部分旅行时间,“额外审核时间”涉及多种特定审核活动。
调整审核人日计算与分配,如“审核人日”可在日历日内分配,每天最多10小时。
 
     特别提示:
 
     审核人日的计算将对组织有直接影响。新规则对IATF符合证明函升级到IATF认证、额外审核时间、现场验证、集团方案、认证范围变化等,相关的人日变化均有明确要求。
 
 
     4. 支持功能强化
 
      扩展支持功能要求,明确其通过特定活动和接口建立,相关接口和交互作用需审核,新过程接口和交互作用应在下次审核时覆盖。
      对远程支持功能审核方案提出新要求,包括审核类型、频率、输入数据库等,产品设计与非产品设计功能审核周期有别。
 
 
      5. 审核流程变化
 
      认证决定功能由“否决权人”改为“技术评审员”,认证决定分两步,涉及审核包评审和不符合项管理活动评审,各有时间限制。
      特殊审核相关规定更新,如明确部分特殊审核不发布不符合项,客户拒绝特殊审核将被撤销认证。
 
 
      6. 认证退出过程更新
 
      认证退出过程周期改为不超过127个日历日,部分情况不再启动该过程,同时调整了各环节的时间要求。
 
 
       7. 人员要求提升
 
       引入“技术评审员”“申请评审员”等新角色,强化各类人员的资格要求,如技术评审员的批准准则、内部见证审核员的要求等。
       对部分人员每年需进行3小时特定校准活动,校准活动应记录以确保评估一致性。
 
 
       8. 其他变化
 
       规则第6版于2025年1月1日生效,中文版仅有电子版,印刷版即将推出,同时提供了规则6常见问题与回答文档。
       涉及搬迁、IT系统更新等方面的变化,如搬迁场景下的审核类型规定、IATF数据库和投诉管理系统的更新内容等。
 
       认证组织应积极了解规则
       提前应对计划
 
 
       1. 深入学习规则变化
 
       组织内部培训:
       安排专门时间学习和了解规则第6版,确保各部门尤其是涉及认证工作的人员(如质量管理人员、内审员等)深入理解规则变化要点。
 
 
        2. 调整质量管理体系
 
        对照要求自查:
        依据规则第6版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全面梳理,检查现有流程、程序是否符合新要求,如对审核周期调整后的审核计划制定流程进行优化,确保与新的12个月监督审核间隔相适应。
 
 
        3. 提前优化审核计划与资源配置
 
        重新规划审核日程:
        根据新的审核周期 (12个月监督审核间隔) ,结合企业生产计划和业务特点,合理安排审核时间,确保审核工作与日常运营相互协调,避免冲突。例如,对于生产旺季和淡季进行分析,将审核安排在相对业务压力较小的时间段,同时预留足够时间应对可能的“额外审核时间”需求。
 
 
        4. 加强与认证机构沟通
 
        建立沟通机制:
        指定专人负责与认证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获取审核相关信息,如审核计划确认、审核人员安排等,确保信息畅通无阻。
        积极反馈问题:
        在学习和实施新规则过程中,遇到疑问或困难及时向认证机构咨询,寻求专业指导和解决方案,避免因误解规则导致审核不通过或其他问题。例如,对于审核策划、审核范围确定等方面的问题,及时与认证机构沟通,确保企业理解与认证机构要求一致。
 
 
       5. 持续改进与风险应对
 
       定期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
       依据新规则要求,增加内部审核频率 (如按季度进行全面内部审核) ,及时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并加以整改,同时在管理评审中对规则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制定改进措施。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分析规则变化可能带来的风险,如因审核周期调整导致审核不及时而失去认证资格的风险,制定相应风险应对预案,提前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影响。例如,设置审核时间提醒,提前准备审核资料,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核相关工作。
手机扫一扫
进行注册审核员考试咨询

微信号:ccaa315
功能介绍:注册审核员 考试通知、培训信息;
认证机构挂靠、人员注册、复习题、模拟试题。